肩负挺膺担当
书写青春篇章


肩负挺膺担当,书写青春篇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部于9月23日在启航楼514教室召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交流会。 交流会上,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学生代表们依次上台,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体会,用生动的语言展示政策普及宣讲、红色文化精神学习、乡村振兴推进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优秀实践个人邢辰馨以饱满热情投身基层沃土。她参与法兰锻造产业博览会志愿服务,直观感受产业发展活力;参加青年电商培训,学习电商运营知识,理解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还在党史团史知识竞赛、学子归巢演讲比赛中锤炼能力、坚定信念。实践中,跳出书本触摸基层温度与活力,全方位锻炼沟通、协调、表达等综合能力,深刻领悟实干兴邦的深意。 优秀实践个人孟钰卓为马良村学生提供学科辅导与情感陪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信心,实现了教育的双向成长,以微光点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 “耕新筑梦,青禾振兴”实践队代表李鑫,详述团队深耕乡野的实践足迹。他们将医保、三农政策的“书面语”化作村民易懂的方言土话,把医保报销换算为“看病明账”,将三农补贴折算成“亩均粮袋实利”。她坦言,实践的要义在于让政策扎根乡土、让调研浸润民心,在与村民同坐板凳、促膝畅谈的互动里,将“国家文件”悄然化作“灶台烟火”,这正是青年躬身服务乡村的应有之姿。 “逐光践履,薪火承脉”实践队代表黄梓楠讲述团队五人各展所长,以“用知识点亮乡村孩童未来”为初心,借调研及读书会、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点燃孩子学习热忱、改善心理状态,队员在锤炼协作与解题能力的同时,明晰资源整合等不足的优化方向;“暖阳映夕,爱润桑榆”实践队代表冯瑞萌回忆团队深耕养老院,以听老人忆往、教手势舞等互动触达老年群体需求,将活动转化为媒体报道与感谢信,既填补老人精神陪伴空白,亦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与共情力,二者皆为高校学子社会实践与成长沉淀了宝贵经验。 “品端学粹,鸿鹄凌云”实践队代表韩梦瑶,深情讲述团队于晋城烈士陵园开展的红色实践。队员们以俯身清扫墓碑的虔敬致敬、凝视文物时的凝神思悟,与峥嵘历史深情相拥。他们打破传统单向参观的“打卡”桎梏,构建“学习+调研”的即时反馈闭环,将“向内深研红色历史”与“向外探问公众认知”相融,让红色精神从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蜕变为可触摸、可共鸣的青春信仰。 “赤焰传薪,青衿筑梦”实践队史晓鑫聚焦百团大战纪念馆红色地标,以“史料—视觉—仪式—传播”为闭环,借核心文物解读、声光电沉浸体验等创新之举,淬炼出可复制的红色教育范式;而“践梦乡关行,育才振华魂”则以深研英烈事迹与精神内核为切入点,传扬红色文化、点燃爱国热忱,深刻体悟英烈精神穿越时空的震撼力量。二者皆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红色基因传承,献上极具价值的实践范本。 “晋阳薪火,知行先锋”实践队王佳琦,以“听、讲、演、行”四维模式深耕红色实践历程。匠心打造数字文化包、精编研学手册,潜心创作红色读物,成果获媒体聚焦关注,既让队员红色认知得以淬炼升华,更凝聚起磅礴团队合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经验交流分享会,不仅让同学们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领悟,同时也积累了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期望全院学子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祖国辽阔的天地间挥洒青春,放飞梦想,为实现个人理想抱负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