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艺术家们对于工艺的坚守和执着,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宣传。在平遥县团委和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的联合组织下,在南政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遥见平遥,漆器之旅”实践队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王婷带队于7月27日前往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贾兴林先生成立的平遥推光漆器工作室,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深入探访传统漆器艺术的精髓。
实践团队一行,首先由徐喆磊同学进行团队介绍,倾力介绍了团队成员的热情与投入,随后赵天晟同学阐述了访问的目的和当代大学生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践队紧随贾兴林先生的步伐,在他的引领下参观了现工作室中的漆器成品。
代表作品有漆画《新竹》:利用平遥推光漆艺独特的工艺和材质,借助飞鸟、修竹及形态之美,在相互辉映中共同构成漆画独有的具有某种华贵气质的审美意向,此作品还是为中国漆画正名的一件典范作品;还有漆画《万壑松风图》:原为宋代名画家李唐的巨作,用平遥推光漆传统髤漆技艺再造,将作品与平遥推光漆技艺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受到了著名漆画泰斗乔十光教授的首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还有漆画《兰亭修禊图》:作者运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传统髤饰技艺——堆鼓罩金工艺,将人物塑造的逍遥豪迈,超凡脱俗,放荡不羁,神态毕现,情景交融。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丰富,耐人寻味,具有一种极强的装饰美感和欣赏乐趣。每一个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贾兴林先生对每一个作品的讲述,都让实践队员看到了推光漆器的魅力,体会到了老艺术家对于工艺的坚守与执着。
在参观工作室时,贾兴林先生慢慢拂过一件件作品,向实践队员们诉说着那些作品的“故事”,从背景到心历。贾兴林先生每讲一个故事,都能看到他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实践队员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贾兴林先生的自豪骄傲。通过贾兴林先生对每一个作品的讲述,实践队员们领略到推光漆器的魅力,体会到艺术家对于工艺的坚守与执着。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贾兴林先生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传承”。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他就总想着要把平遥推光漆器这一非遗文化推广到大众眼前。成立工作室不仅是为了传承工艺,也为了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也正因如此,当我们表明来意时,贾兴林先生十分高兴,大力支持本次实践活动。“学校实践队的到来说明非遗文化正在走向‘年轻’,这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贾兴林先生如是说。
接下来,实践队前往推光漆器制作工坊,近距离观看工匠的制作过程并了解漆器的制作原料。经过贾兴林先生的细致讲述,实践队员不仅了解到漆器的制作不易,也更加明白艺术家对于工艺的热爱与坚守。这份珍贵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因为热爱才有期待,因为坚守才能收获。
在随后的环节中,实践队成员石卓颖同学向贾兴林先生进行深入采访,当被问及最自豪或者说最有意义的一件作品时,传承人深思片刻,向实践队员分享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与成就。就比如说,这幅我珍视的《远古的回忆》,它原本的灵感来自我学生时代在四川乐山大佛游玩的时候。那天碰巧,我和同学们在崖边看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一对老翁和老妪正在撑船,那安逸而和谐的景象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爱和执着。回到工作室后,我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创作的灵感,细心地把那一刹那的感动刻画在了漆器上,于是就有了这幅《远古的回忆》。现在看来,它不仅仅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我对那一段美好记忆的珍藏。”
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询问:“是什么让您如此坚定地坚持到了现在?”对这个问题,传承人给出的回答简单而又深刻——“因为热爱”。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那份对于传统艺术深深的热爱,已经超越了他作为工匠的身份,成为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热爱,也是他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始终坚守、无怨无悔的动力源泉。
活动最后,团队指导王婷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它让同学们亲近了非遗,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并鼓励实践队员将此次活动的感悟和理解带回校园,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热爱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与传承人合影留念,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也落下了活动的帷幕。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增强实践队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也让队员们重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推光漆器的艺术在新的历史阶段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